宿遷大力實施物流業“1633工程”助推物流業發展
2022-04-27 22:28:29
近年來,宿(su)遷市(shi)深入實(shi)施物(wu)(wu)流(liu)(liu)業(ye)1633工(gong)程,即重點打造市(shi)區(qu)運河(he)中心(xin)港物(wu)(wu)流(liu)(liu)園和沭陽、泗陽、泗洪三(san)縣綜合物(wu)(wu)流(liu)(liu)園,加快(kuai)建設洋河(he)酒產(chan)業(ye)物(wu)(wu)流(liu)(liu)中心(xin)、宿(su)遷糧油食品(pin)物(wu)(wu)流(liu)(liu)中心(xin)、華東農產(chan)品(pin)冷鏈物(wu)(wu)流(liu)(liu)中心(xin)、蘇(su)州物(wu)(wu)流(liu)(liu)中心(xin)、義(yi)烏
近年來,宿遷市深入實施物流業“1633工程”,即重點打造市區運河中心港物流園和沭陽、泗陽、泗洪三縣綜合物流園,加快建設洋河酒產業物流中心、宿遷糧油食品物流中心、華東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、蘇州物流中心、義烏商貿城物流中心、中聯保稅物流中心等6個專業物流中心,突出培育30家重點物流企業,加快推進30項物流重點項目建設,著力構建“一核四帶多節點”發展框架,取得較好成效。2014年,我市物流業實現增加值達139.6億元,占GDP比重7.5%,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20%下降至18.3%。
政策扶持主體到位
早在2012年,該市就出臺了《市政府關于加快物流業發展的意見》,促進物流業的發展,鼓勵物流企業爭先創優。對新認定為國家3A級的物流企業、新獲得省級重點物流基地或省級重點物流企業、新評定為“江蘇省物流示范基地”或“江蘇省物流示范企業”的單位,分別給予30至60萬元不等的獎勵。
宿遷市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,注意培育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。全市工商注冊的物流企業共有568家,企業注冊資本總額為18.7億元,物流業規模保持穩定增長趨勢,運行效率和市場影響明顯提高。特別是糧食和農產品等專業物流已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特色,其中宿遷糧食物流中心作為省糧食物流規劃重要樞紐,已被國家糧食局確定為黃淮海地區小麥物流四大節點之一。
為了進一步壯大發展主體,該市重點加強了運河中心港產業園以及沭陽百盟物流園、泗陽臨港物流園、泗洪現代物流園等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建設投入;同時加大與優質物流企業的合作,該市交通物流和連云港港口集團成功聯姻創建了通聯物流園,萬里物流與浙江傳化集團達成合作共識,投資10億元建設宿遷傳化公路港。
要素集聚人才支撐
物流要素的集聚,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,減少對接時間和損耗。目前,宿遷市以公路為基礎、水路和鐵路為補充的運輸體系基本形成,公路總里程達10332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07公里;境內大小航道19條,航道總里程為913.09公里(其中京杭大運河航道112公里),共有內河生產用碼頭泊位187個;新增1000噸級碼頭2個,500—1000噸級碼頭20個,500—300噸級碼頭18個。為進一步加大要素集聚,該市加快運河中心港物流園區建設,力爭到年底園區核心區10.45平方公里達到“七通一平”,滿足企業入駐需求,形成物流業集聚發展承載區,以帶動車源、貨源、信息源等物流要素的集聚。
為了提升宿遷物流發展的軟環境,該市還與連云港簽訂了共建共用口岸合作協議,依托宿遷與連云港兩地海關全新的物流輔助系統,通過與連云港口岸港務部門的直接連接,實現宿遷地區進出口貨物在“家門口”“一次申報、一次查驗、一次放行”。
為了保障物流業發展的后勁,該市先后邀請南京大學、東南大學、蘇州科技學院專家教授對物流業從業人員進行專題培訓,不斷提高全市物流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,并在當地職業學校開設物流班培養物流適用人才。宿遷還設立了引進急需和緊缺人才專項資金,積極吸引市外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和團隊來宿創業。
創建品牌信息應用
該市在物流業發展注重產業融合和物流企業的品牌創建,除了中國宿遷電商產業園、運河中心港產業園、華東農業大市場、沭陽縣(百盟)物流產業園、吳江-泗陽現代物流合作示范園區等知名物流園區外,全市還建成各類農產品市場360個,產品輻射上海、江浙等地,并形成一批大規模、有特色的專業市場,其中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8個,城市、城際配送市場具有一定規模。
宿遷市注重培育骨干物流企業,根據物流企業規模和成長性高低,鼓勵和引導與國內外物流大集團大企業進行資產重組聯合,加快向第三方物流升級轉型;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工商企業將物流業務從主業中剝離,成立獨立的物流企業。去年,該市梳理扶持了20多個物流項目上報省級,9個項目上報國家級,益客食品等物流項目獲得530萬元國家資金支持。
未來一段時間,宿(su)遷將(jiang)推進物(wu)(wu)流(liu)(liu)管理信(xin)息化(hua),推動物(wu)(wu)流(liu)(liu)業態(tai)優化(hua)。以“宿(su)遷物(wu)(wu)流(liu)(liu)公共信(xin)息平臺”為載體,加(jia)大(da)(da)物(wu)(wu)流(liu)(liu)信(xin)息資(zi)源(yuan)整合力度,全(quan)力打造“智(zhi)能物(wu)(wu)流(liu)(liu)園、智(zhi)慧供應鏈(lian)”;大(da)(da)力推廣應用新型(xing)條形碼技術、射頻識別技術等在(zai)物(wu)(wu)流(liu)(liu)領(ling)域的研發(fa)應用,不斷提(ti)高物(wu)(wu)流(liu)(liu)運(yun)作的效率和(he)安(an)全(quan)性;大(da)(da)力發(fa)展集裝箱(xiang)運(yun)輸,鼓勵采用廂式貨車、專用車輛和(he)物(wu)(wu)流(liu)(liu)專用設(she)備,不斷提(ti)高物(wu)(wu)流(liu)(liu)技術和(he)設(she)施設(she)備標準化(hua)水(shui)平,加(jia)快(kuai)提(ti)升物(wu)(wu)流(liu)(liu)運(yun)作效率。









